基隆仁愛投出韌性直球 拼永續從社區水保做起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事件的挑戰,基隆市仁愛區公所採取直球對決的態度,於111年08月25日辦理「111年度推動山坡地水土保持管理走入社區」講習,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劉芷妤博士蒞臨指導,由環境變遷與天然災害、災害潛勢與防災地圖來瞭解全球乃至基隆所面對的潛在風險,接著以災害情資掌握與運用、災情通報與資訊傳遞探討自主防災的理念,最後歸結於社區水土保持管理與防災計畫,鼓勵仁愛區的里民從社區落實防災,直視全球的共業並積極面對,才能提升地方的韌性,達到永續共存的目標。

仁愛區公所區長林文琛特別呼籲,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澇旱加劇的現象愈發顯著,過往強降雨帶來的淹水、坡地災情,乃至近期受到討論的缺水問題,不難發現基隆所面對的災害型態更加複雜且嚴峻。人們想要在這片土地上長治久安,應從水土保持管理與社區防災做起,尤其不容心存僥倖,除了區公所同仁及里長平時會落實山坡地巡查通報,受惠於防災相關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用衛星影像比對分析變異點,民眾偷種竹筍等作物或濫墾都會被發現並循線追查。

響應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政策,市府產業發展處也積極輔導本市土石流及大規模影響範圍內的村里推動「自主防災社區2.0」,目前共有9個里完成第一輪的執行並建立自主防災運作機制,平時透過里辦公處及社區志工列冊關懷保全對象、弱勢族群,加強山坡地及易致災區域的巡視;當中央氣象局發布豪雨、颱風等示警,立即透過跑馬燈、廣播系統、line群組宣導;一旦發布土石流黃、紅警戒,里長、里幹事及社區志工即會逐戶聯繫通知疏散避難,並由區公所及市府協助安排收容安置事宜,避免民眾置身危險,降低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害。

基隆市消防消防局表示,當災害有發生之虞,如能立即採取行動,即可阻止其發生或降低災損;此外,大規模災害發生,政府公助力量無法立即到達,社區民眾能夠發揮自助、互助的精神,便能化被動為主動以掌握黃金救援時間。近年,基隆市響應消防署推動韌性社區及培養在地的防災士,幫助社區透過防災啟蒙啟動、環境調查、對策討論、組織建立、技能訓練、防災演練等機制強化非工程的防災思維,強調與風險共存及落實調適策略,有效的減緩災害的衝擊,加速復原重建的速度,仰賴市民朋友持續的支持和行動,攜手打造韌性城市。

活動成果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未分類. Bookmark the permalink.